查看原文
其他

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,而是管理情绪

读书君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
2024-11-26


压抑情绪,并不是应对情绪问题的最好方法。

作者:小米,来源:樊登读书(ID:readingclub_btfx),经授权发布


你大概也听过这样的话:


“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而不是被情绪控制。”


确实,这句话很有道理。


在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,如果能想到“不要被情绪控制”这一层面,往往就能让自己冷静许多。


但随着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,我发现很多人对“控制情绪”有着简单粗暴的理解:


很多人都以为,“控制情绪”就是“压抑情绪”,他们为了避免正面的冲突,常常会把情绪压在心里,让自己“喜怒无形于色”。


其实,喜欢压抑情绪的人和经常发脾气的人一样,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很多无奈,常常会感觉自己活在不幸福之中。


事实就是,“压抑情绪”并不是应对情绪问题的最好方法,它和“放纵情绪”一样,也是应对情绪的极端模式。


今天想和你聊一聊,我们要如何应对情绪,如何做既能让自己舒服,又不会伤害到身边人。



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

而是会积累起来


很多人因为害怕冲突而压抑情绪,所以在有了负面情绪之后,都会选择憋在心里。


但憋住的情绪去哪了呢?


《身体从未忘记》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:


那些未能及时处理的情绪会留在身体里,甚至形成伤痛。


无独有偶,在《生命的重建》这本书中,作者甚至列出了与身体问题所对应的情绪问题。


所以,为了维持良好的关系而压抑情绪,却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,实在可惜。


更糟糕的是,“压抑情绪”并不能达到“维持良好关系”的目的。


因为压抑会累积起来,在心里产生满满的委屈,这时候人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这段关系中的牺牲者,这同样会给关系造成破坏,而且是长期、慢性的破坏。


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,很多人面对情绪,首先选择了沉默不表达,可是等情绪积压起来,终于到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,就会瞬间爆发。


就像戏水乐园里那个终于蓄满了水的大水桶,只要再加一滴水,它就会在瞬间倾盆而下。



之前的所有委屈和无奈,统统在这一刻倾泻而出,这时候整个人都被情绪淹没、处在失控之中。


这时候我们应对情绪的模式,就由“压抑”变成了“发泄”。


当情绪这样连本带利的集中爆发时,对关系造成的伤害,往往更加致命。



所有的负面情绪

都源于“未被满足的需求”


情绪是人类的本能,从出生起,我们就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,但通常我们都喜欢正面的情绪,而排斥负面情绪。


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情绪,都来源于我们各种各样的需求:


当需求被满足的时候,我们就会有正面的情绪,当需求未被满足时,我们就会有负面情绪。


当负面情绪产生时,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就相当于感受到了外界的危险讯号。


《身体从未忘记》这本书中讲到:当我们感受到外界危险时,“理性脑”的判断要比“情绪脑”更耗费时间。


这就意味着,在我们还没办法从高处看到全局时,我们的“感性脑”就抢占了先机。


“感性脑”的反应速度虽然快,但是“感性脑”的决断特别容易出错,它会让我们做出不恰当的行为,而这个不恰当的行为,就是很多人应对情绪的方式:放纵压抑


其实负面情绪并不是洪水猛兽,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学会尽可能的用“理性脑”去应对情绪。


心理学中有一句话是:“问题本身不是问题,如何应对才是问题。”


这说的就是,我们要学会用“理性脑”来应对情绪问题。


好消息是,“理性脑”可以不断成长,成长的方式也比较简单,就是不断的使用它。


听过这样一个比喻:


我们的“理性脑”和“情绪脑”就像是驾驭马车的车夫和马儿。


马车夫并不是天生就会驾驭这匹马,所以人在幼年时理性脑的决断总是会占据上风。


但随着马车夫不断的掌握经验,渐渐的就能驾驭好这匹马,让马儿带他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。


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总是把情绪写在脸上,而成年人则不然。


同样的,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去“使用”他的“理性脑”,那么即便长大了,在应对情绪问题上,他仍旧会像个孩子。


心理学有个名词叫“内在小孩”,很多人搞不懂是什么意思,其实“内在小孩”指的就是过去那些“未被处理的情绪”。


这些“情绪”可以一直“储存”在身体里,即便成年,也会在某个时刻跳出来继续伤害你。


比如一个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忽略的女孩子,可能父母工作很忙,实在没办法照顾她,但孩子内心却以为是自己不够可爱,不配得到父母的爱。


如果这个孩子长大后结婚成家,当她的另一半也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陪伴时,她很可能会再次感受到“被抛弃”。


但她的伴侣其实是冤枉的,他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会对自己冷漠不语,殊不知,妻子已经压抑到不行,这时候她便再次退回到童年,成了那个受伤的小孩。


情绪就像是一个信号,提醒我们应该注意它。


我们可以去看看,在情绪的背后,是哪部分的需求没有被满足。


当我们能够认清情绪产生的原因,梳理情绪的来龙去脉,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准备好从更高的层面来应对情绪了。



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

才能对他人使用“非暴力沟通”


虽然我们都知道“要做情绪的主人”,甚至有些人还特意学习了“非暴力沟通”,但是在情绪突然出现时,我们还会猝不及防。


其实并不是“非暴力沟通不好”,相反“非暴力沟通”是一种非常好的应对冲突的办法。


但是有很多人学了却不会用,原因就是这些人太操之过急,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。


在合理应对情绪问题这件事上,一开始,谁都会感到不自在。


就像我们刚拿到驾照开车上路的那天一样,对一切都感到陌生,但成为老司机之后,我们就能驾轻就熟了。


在这里为你提供3个重点,帮你更好的理顺应对情绪问题的步骤:


1、学会积极暂停,问问自己“我怎么了?”


樊登老师在解读《我的情绪为何总是被他人左右》这本书时提到一个理论:ABC诱因模型


A代表事件,B代表你对该事件的思考和判断,C代表你的感受和行为。



往往我们都以为是事件A导致了C的产生,然而实际上却是B导致了C,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,导致了我们的感受。


有一个很深刻的小故事是这样的。


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,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景时,突然,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,大喊一声:“猪!”


张三瞬间被激怒,也摇下车窗大骂。刚骂完,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。


其实对方是想提醒他注意前方的障碍,却被张三解读成了对自己的侮辱。


这就是张三的B出了问题,他对事件A进行了错误的解读,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C。


我们的思考不一定是真实的,就像故事里感觉自己被侮辱的张三。


所以在处理情绪问题之前,我们应该好好的看一看,自己的想法到底对不对。


所以这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停下来,问问自己:“等等,我怎么了,我的想法是真实的吗?”


2、情绪永远没有错,要完全的接纳自己。


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偏颇,那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习惯性的开始自责:“我怎么能生气呢?我真不应该生气!”


这就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情境里,但是我们不该否定自己的情绪。


只要是真实的情绪,就没有对错之分。


回到前面讲的小女孩长大后依然觉得不被关注的故事里,她的想法是没有人爱自己,这个想法可能是错误的,但是她的情绪却是真实的。


我们要把“想法”和“情绪”区别对待:在觉察自己的“想法”时,不能连带着否定自己的“情绪”。


如果有人愿意倾听,认同我们的悲伤,我们就不会感觉那么郁闷和困惑,也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。


但更多时候,我们遇不到能接纳我们情绪的那个人,这时候就非常需要自我接纳。


我们越是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,就越能让情绪尽快的好起来。


电影《头脑特工队》讲述了小女孩莱利头脑里的五种情绪,其中代表欢乐的“乐乐”总是想掌控全局,时刻提防着代表忧伤的“忧忧”。


然而,试想一个人的一生只有“快乐”一种情绪,那将会少了多少情感的体验。


只有“快乐”的人生是苍白的、无趣的、不真实的。


在影片末尾,当“忧忧”终于能够好好的发挥自己“忧伤”的特长时,“乐乐”也终于懂得了其他情绪存在的意义。


这时候的“忧忧”也体会到了幸福,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噙满泪水的幸福记忆。


所以,我们要看见自己的负面情绪,那也是我们的一部分,只有接纳,我们的感觉才能真正好起来。


3、使用非暴力沟通。


当我们的感觉好起来,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行动。


这个时候,我们也就准备好了对他人运用“非暴力沟通”。


简单地说,非暴力沟通的步骤就是:描述事实、表达感受、提出希望


首先是“描述事实”,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,你所说出的话要达到“机器人都能听懂”的地步。


比如领导对下属说“小张,你最近经常迟到啊。”


这就不是“机器人都能听懂”,因为“经常”这个词很模糊。


如果换成“小张啊,你这周有3天是上午10点之后才来的”就可以了。


去掉那些模糊不清的词语,只把事实说出来,这样对方才不会感觉受到攻击。


然后是“表达感受”,就是对自己真实的情绪的表达。


还用领导和下属的例子,领导可以说“我担心你这样会影响其他同事工作的积极性,也影响我们公司的效益”。


接下来“提出希望”,领导可以这样对下属说“我希望你从明天起都能按时上班”。


这样的沟通方式,就是用“理性脑”来应对问题的方式。


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案例,但是生活中所有的沟通,其实都可以归纳为这3个步骤。


“非暴力沟通”是一门让你既表达自己,又关心他人的艺术,你可以用“非暴力沟通”的方法表达内心的任何情绪,同时也不会伤害到身边人。


我相信,人与人之间,所有关系的产生,都是带着善意而来的。


如果我们都能学会运用“非暴力沟通”,那么这个世界,一定会更加美丽。


或许你还想看

你的脸就是你情绪的积累

成大事者,从不困于情绪

遇事先解决心情,再解决事情

成年人的世界,什么情绪什么命

真正厉害的人,早就戒掉了情绪

真正厉害的人,早已戒掉了情绪

你已经是成年人了,把情绪戒了吧

生病,是情绪能量在身体严重堵塞

疾病,是负面情绪没有化解的身体呐喊

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,而是情绪管理


作者简介:读书君,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成长,一年50本书,和百万人一起改变,只为温暖你的睡前时光,公众号:樊登读书(ID:readingclub_btfx),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
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商务合作微信:fushusz(备注品牌),知乎@富叔,头条号、微博@富书

看更多走心好文章

请长按下方图片

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

👇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,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

你若喜欢,为富叔点个在看哦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